亚洲“去美元化”浪潮加速:企业避险需求激增,人民币计价走俏,日本出口有所放缓
2025-05-09
1. 贸易紧张推动“去美元化”提速
2. 跨币种交易正在摆脱美元中介地位
传统外汇路径需通过美元作为“中介货币”,但企业现在越来越倾向于“本币对本币”的交易路径。
技术进步与非美货币间流动性改善,被认为是该趋势能持续扩大的技术基础。
3. 人民币需求上升,国际支付体系扩展
Swift数据:3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为4.1%,但中国通过CIPS系统完成的跨境支付持续猛增。
截至2024年底,CIPS已覆盖全球185个国家,全年处理人民币跨境支付金额达175万亿元,同比增长43%。
3月,中国跨境交易中人民币使用率首次突破50%,出口商也在抛售美元、转向人民币结算。
4. 区域贸易结构支持人民币使用扩大
中国对东南亚、中东国家出口五年内增长迅猛,远超对美欧增幅。
印尼等国金融机构正主动布局人民币兑本币交易服务。
5. 去美元化背景与风险认知转变
俄乌战争及西方制裁令美元“武器化”疑虑蔓延,特朗普政策进一步削弱美元信任。
德银警告:美元霸权虽顽强,但全球正在积聚“真正划时代”的变革压力。
6. 人民币吸引力与局限并存
尽管对冲成本略高,但低利率贷款带来整体融资优势;人民币融资成本仅为美元三分之一。
然而,人民币在全球的流动性仍不及美元,国际化尚受制约。
日本出口在4月前20天有所放缓,原因是美国加大对新车和所有产品征收关税的力度。日本财务省周五公布,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.3%。相比之下,3月份前20天出口增长4.2%,全月出口增长4.0%。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里,日本出口平均增长6.1%。日本财务省官员表示,出口增长放缓的主要因素是汽车、钢铁和矿物燃料。日本财务省没有提供地区或金额细分贸易数据。日本贸易收支出现赤字,逆差达2420亿日元(17亿美元)。早期数据没有提供具体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明细。4月份全月数据将于5月21日公布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文章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